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届“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评选活动顺利举行

作者: 发布日期: 2017-09-19

2017年9月13日下午2点45分,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届“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评选活动位于法商北楼101的社会工作实训中心顺利举行。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社会工作系主任黄晨熹教授到场为参加评选的学生们送上鼓励。社会工作系韩晓燕教授、柴定红博士和李希希博士担任评委。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郭娟主持本次活动。

本次共有9组社会工作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评选活动。参选项目主要内容是服务于儿童、青少年、老人、医患、抑郁症患者和癌症患者等群体,形式上包含个案小组及社区服务案例,参选学生均在课程和实习当中实际参与了这些专业服务。同学们针对服务对象的情绪管理、社会交往、认知障碍等问题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叙事治疗和焦点解决模式等理论视角及具体的专业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支持,链接社会资源,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服务对象的困境。如,冯源溪的医务社会工作案例展示了她在服务唇腭裂患儿时,如何运用叙事治疗模式,以对话的形式详细阐述了叙事治疗模式中“例外”的运用,并从患儿父亲的角度来开展个案服务;江晨瑜、马俊豪的“其实天很蓝,阴云总是要散失恋女孩的个案介入服务”,以社工自身的专业经验和真诚的价值观引导女孩走出失恋迷途;吴晶晶的医务案例体现了她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践行个别化、接纳的价值观;熊晓芳分享了“触网新时代”的延缓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小组。

在评比现场,评委老师与参赛同学也进行了深入的专业交流。韩晓燕教授指出,从案主角度探寻需求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的必要前提,对于案主的信息需要从专业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解读理论选取不易过于宏观和繁杂。柴定红博士认为在开展个案工作服务时,同学们需要在评估案主问题和审视自身驾驭服务的能力两方面考虑有利于服务开展的有效性和同学的专业保护性。李希希博士指出,社工需要界定清楚服务对象的核心问题,思考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而不是包揽所有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提出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评委老师们根据专业性、真实性、示范性、创新性及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最终,冯源溪获得特等奖,江晨瑜、马俊豪、吴晶晶和熊晓芳获得一等奖,李焕和刘倡获得二等奖,廖平、袁霞、温菁、方琪和陈珍获得三等奖。

社会工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的实务能力,将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务工作中,改善服务对象的问题,达到助人自助的服务目标。社会工作系一年一度的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评选活动的举行,一方面提培养了学生的实务能力,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内化吸收,并形成实践交流、案例反思的良好专业氛围,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结合,推进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