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2015年度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作者: 发布日期: 2014-09-19

一、学院与学科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自1913年以来,沪江大学、大夏大学前辈的开拓性贡献为我校社会学各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华东师大社会学学科是历经百年发展的根基雄厚的学科,由吴泽霖、谢六逸、言心哲、胡焕庸、罗永麟等学科大师开创基业,建立了深厚的学术传统。

1979年中国大陆恢复发展社会学,在言心哲教授带领下,华东师范大学率先建立社会学教研室,1982年建立全国首批社会学硕士点,并相继建立了人口学、民俗学、人类学硕士点,以及人口学博士点。现为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社会学、人口学、民俗学和人类学四个博士点,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并建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海外来华留学硕士生和博士生。

2009年,在原有社会学系,人口研究所基础上,整合我校民俗学人类学研究力量,建立了社会发展学院,下设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人口学研究所、民俗学研究所和人类学研究所五个基本单位,各专业得到均衡发展和有效管理。学院建立社会学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中心、社会调查中心、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社区文化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移民与侨务政策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民俗社会文化联合研究中心、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区域文化资源与应用研究中心等。学术资源丰富。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是国内少有的社会学学科四个二级学科都能够招收博士生的强势学科。社会发展学院的教师出版各类著作、教材100多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60多项。30多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科研奖励。居于国内前列,研究实力雄厚。在2008年全国社会学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社会学名列第10位;2012年再次参加学科评估,位列第9名,学科实力得到了国内社会学界的认同。 2009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社会学系名列全国高校二级院系所第4名。2013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论文转载量和综合指数排名均位列全国高校第5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现有教师57名,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19名。学院90%的专业教师具有海外求学或访问的经历。学院有全国性学会副会长2人;上海市学会副会长以上5人。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外国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我院。我院有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教学名师,能够有效指导研究生学习成长。

学院参与法国巴黎高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同时与美国纽约大学建立了研究生合作培养机制,每年派出教师和研究生到海外著名高校进行研修和访问,并与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著名高校保持了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大批知名海外教授在我院讲学,来自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高水平教师在我院全职任教,有众多的国外学子在我院求学,国际化色彩突出。

学院在读硕士生、留学生130多人,博士生40多名。自1982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300多名,博士生70多名,许多人成为中国社会学各学科的知名专家,毕业生就业渠道宽广,深受各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几年实现100%,我院毕业生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声誉。

学院自办有《社会学快讯》、《社会学探索》和《拾星者》三种不定期内部刊物,为学生学习提高各种机会,如研究生论坛,暑期学校,优质生源奖学金,创业基金等,学校为研究生学习提供各种保障,以及各类奖学金。学院导师经费充足,能够为研究生科研提供资助。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各专业研究生成长的沃土!

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我院的社会学、人口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硕士生,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网站:http://www.soci.ecnu.edu.cn/

二、各专业招生信息

1、社会学 030301

A专业概况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起源于1920年代的大夏大学历史社会学系,并且在1952年接纳了我国最早的社会学系——沪江大学社会学系。1982年成为社会学恢复之后第一批招收社会学硕士的四所高校之一。

社会学系现有专职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另外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双聘了卢汉龙教授,外聘了美国纽约大学韩文瑞教授。城市社会学是华东师大社会学专业建立以来的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在跨学科城市研究和国际共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专业的多名导师都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人员。与此同时,随着导师队伍的扩充和加强,这几年社会学硕士点在社会学理论、应用社会学等方面有了显著的加强和新的拓展。

文军教授、李向平教授、罗国振教授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军教授主持的《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社会工作理论》课程分别获得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和“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李向平教授获得2009年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文军教授获得2014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论文类)二等奖等。此外,文军教授和李向平教授今年撰写的相关决策咨询报告获得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批示,张文明副教授、赵晔琴副教授的决策咨询项目获得上海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校社会学学科与国外、境外高校有长期的合作历史,合作国家和区域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国家及港澳台,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合作网络。2011年起,配合上海纽约大学建设计划,我院与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密切合作,在上海纽约大学建立了华东师范大学-纽约大学社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在学术研究与交流、学历教育与人才培养等领域逐步深化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社会学系是我校中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的主要参与单位,每年有4-5名左右硕士研究生入选该计划。至今已有5名联合培养博士生成功取得法国高师集团的学位。此外,社会学系与纽约大学联合培养双博士生项目计划也已经启动,预计每年招收2-3名研究生攻读双博士学位。

此外,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社区文化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已成为社会学专业硕士点的重要研究与实践基地。

目前,社会学系的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每年招收本科生30人,硕士生15-18人,博士生5-8人,同时还招收海外的留学生。

B主要课程

课程设置包括《社会学原理》、《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前沿》、《城市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理论》和《专业外语》6门必修课。

以及《宗教社会学》、《中国信仰的社会学研究》、《道德社会学》、《全球社会学》、《建模软件应用》、《农村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传媒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性别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实践》等选修课程。

C毕业去向

大专院校、新闻媒体、政府部门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

D研究方向:

01 城市社会学

02 应用社会学

03 社会学理论

04 宗教社会学

05 社会学研究方法

E导师队伍

文军教授、李向平教授、罗国振教授、蒋逸民教授、和韩文瑞教授(纽约大学)、郭为禄、王景斌和胡雪梅四位兼职教授,以及副教授共计15人。

F招生人数:15

2、人口学 030302

A 专业概况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学科历史悠久。1957年建立人口地理研究室,是教育部第一次批准的全国18个研究室之一,也是我国解放后建立的第一个高校人口研究机构。1981年设立人口研究室,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扩建为人口研究所,1985年列入"中国大学人口学研究与培训"项目单位,并获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的资助。1986年开始招收人口学专业的硕士生。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被授予人口学博士点,成为全国第四家具有人口学博士点的人口研究所。目前人口研究所与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一些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制度。已累计培养培养博士生70余名、硕士生120余名;其中包括一批活跃在国内外人口学界的著名人口学家,如曾毅、杨云彦、李若建、王桂新、朱宇等。

人口研究所既有国际知名的老一辈学者,如胡焕庸、桂世勋、朱宝树和张善余等多位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重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又涌现出丁金宏、吴瑞君、黄晨熹等一批成绩突出的中青年专家,学科人才济济,后继有人。现有专职、兼职研究人员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科研实力雄厚。迄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部委与省市级纵向课题70余项、全国及地方政府委托的决策咨询研究项目25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0多本、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励共60余项,其中特别奖2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6项。在国内同类研究机构中,学术水平和科研力量均居前列,在国际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1、人口地理学研究。前辈胡焕庸教授为学科创始人,先后形成了张善余教授、朱宝树教授、丁金宏教授、高向东教授、余佳副教授、曾明星副教授、王春兰副教授等一批骨干研究力量,出版了《中国人口地理》、《世界人口地理》等一批学术经典,并在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城市人口容量与分布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成为国内人口地理学研究的高地。

2、老龄化和社会保障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单位之一,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方向的研究实力居于全国前列。在该学科方向创始人桂世勋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形成了吴瑞君教授、黄晨熹教授、刘大卫副教授、梁翠玲讲师、陈丽梅讲师、郑雄飞副教授和卿石松讲师等组成的中青年学术梯队。先后承担了1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的相关课题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人口社会学》专著,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等方面发表了不少创新性的成果,在社会政策与社会救助方面也有一些较高质量的成果,在同行之中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2012年底,由桂世勋教授作为首席教授,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未来十年城市老年人口居家养老保障体系研究。

3、新移民与侨务政策研究。1998年我院人口所与上海市政府侨办、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联合设立上海市国际人口迁移与发展研究中心,以桂世勋教授、骆克任教授和吴瑞君教授为主,主要从事新移民与侨务政策相关研究。2011年在上海市政府侨办的支持下,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国际移民与侨务政策研究中心,由吴瑞君教授任中心主任,先后承担了国务院侨办、上海市政府侨办、上海市侨联、上海侨务理论研究中心公开招标或委托课题20多项,已经成为上海侨界的主要研究基地,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7项成果获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在国内侨务理论实践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4、政府公共政策决策咨询研究与实践。立足上海和长三角,面向全国,为国家及地方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始终是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坚持的一项原则。近年来,承担了100多项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课题,为上海市乃至国家的相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政策建议,优势和特色明显,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名科研人员被聘为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专家,多项研究成果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曾获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为推动国家及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B主要课程

《社会研究方法》、《人口学研究前沿》、《人口经济与人口社会学》、《人口统计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学外文原著选读》、《SPSS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高级人口分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社会学原理》。

C毕业去向

人口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需要,训练和培养解决中国人口和社会问题的高水平专家,为政府、企业及高等院校和各类研究机构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能够从事人口学教学、科研和实际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1.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 2.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包括人口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3.政府决策、调研、管理部门公务员及相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4.企业市场调查、统计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

D研究方向

01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02 人口经济学

03 人口社会学

04 人口地理学

05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E导师队伍

丁金宏教授吴瑞君教授黄晨熹教授以及副教授共计9

F招生人数:9

3、人类学030303

A专业概况

人类学研究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关注传统与现代以及未来交织互动的当代人类学是一门令人兴趣倍增的学科,同时也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今天在很多诸如扶贫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传媒和广告、市场调查、教育、公共健康、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活动中都能见到人类学者的身影。在国际知名学者阎云翔(华东师大紫江学者2007-2011)和NicholasTapp(王富文,华东师大特聘教授2010-今)的积极推动下,华东师大人类学研究所于2011年建立,由王富文教授担任所长。研究所现已有8名专职研究人员/教师,这些毕业于英、美、法、加、港以及大陆知名大学的人类学者组成了一支富有国际化色彩的人类学团队,他们的研究项目覆盖了族群、宗教、视觉、经济、食物、发展等领域,同时这支团队还承担了华东师大第一个“全英文硕士人类学创新项目”,已完成10门全英语人类学专业课程的建设。我所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其中包括6个月的田野调查研究,教学采用汉语、全英语或双语授课,教学内容紧跟国际人类学学科发展的步伐,因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教师的国际化背景,学生还有大量的机会与来访的海外人类学者进行直接交流。欢迎跨专业报考。

B主要课程

课程设置包括《人类学理论史》、《人类学方法》、《文化人类学》、《政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视觉人类学》、《宗教人类学》、《食物人类学》、《区域民族志》和《人类学经典》等必修和选修课。

C 毕业去向

大专院校、跨国公司、新闻媒体、政府部门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

D研究方向

01 文化人类学(族群、宗教、生态、食物等)

02 应用人类学(发展、视觉)

03 民族植物学

E导师队伍

王富文教授、黄剑波教授、以及副教授共计5人。

F招生人数:3人

4、民俗学 030304

A专业概况

民俗学是一门应用色彩浓厚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活态的文化传统在当代社会中的表现形态与意义,研究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与保护,以及民俗资源的应用等问题。民俗是富有生命力的历史传统在当代生活中的行为呈现,是提升日常生活境界,建立社会规则,具有信仰与审美功能的文化要素,是民族与国家认同,社会管理,社会良知与人格塑造,经济开发的重要资源,历来为国家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民俗的内涵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部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有如下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自上个世纪30年代大夏大学开始由谢六逸和吴泽霖开创基业,在神话学,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其传统一脉相承至今。

二是多学科构成,华东师大在历史学科,中文学科,社会学科都有从事民俗研究的学者,具有深厚的民俗研究的学术土壤。如今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信仰与神话学研究、生态民俗学研究、旅游民俗学研究、比较民俗学研究以及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应用民俗学研究方面做出成绩。

三是建有民俗研究所,整合全校实力,具有一支规模大,水平高的专职师资队伍。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是国内外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民俗学研究机构之一。承担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国家社科重点课题和各类重要科研项目,影响力在国内外民俗学界名列前茅。

四是学术资源丰富,出版研究辑刊。定期主办民俗学论坛(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和暑期学校,如中日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暑期学校,中美民俗学对话暑期学校等。

五是与海内外民俗学机构建有广泛的联系,特别是和日本民俗学研究重镇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神奈川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民俗学研究所有向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研究课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资格,与日本长崎大学和西南大学长期保持博士生访学计划。此外还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休斯顿大学的民俗学研究者保持了学术交流关系。民俗学所的学生大都具有海外访学的机会。同时也是重要的民俗学海外留学生的培养基地。

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是国内重要的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基地,也是重要的民俗资源开发的社会服务机构。欢迎有志青年报考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

B主要课程

《社会学原理》,《社会研究前沿》,《社会研究方法》,《民俗学基本问题》,《民俗学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用民俗学》,《生态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城市民俗学》,《信仰民俗学》,《欧美民俗学》,《日本民俗学》,《中国民俗学》,《专业外语》等

C毕业去向

大中学校教学科研人员,报刊与网络媒体,出版社编辑,行政与企业管理人员,民俗相关行业从业人员

D研究方向

01 文艺民俗学

02 应用民俗学(传播,影视,旅游,生态,灾难等)

03 文化遗产学(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04 城市民俗学

05 经济民俗学(民俗资源与创意产业等)

06 信仰民俗学

07 民俗学理论与民俗历史

E导师队伍

仲富兰教授、田兆元教授、王晓葵教授、安俭教授,以及副教授共计7人

F招生人数:7人

5、专业硕士:社会工作

A专业概况

社会工作是一门契合社会需求、践行服务理念、追求社会公义的朝阳专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MSW)2010年获教育部批准,2011年开始招生,是国内高校最早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之一,学制两年。本专业拥有优秀的师资资源,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该专业学位秉承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通过提供最新的学科知识、最强的实务督导来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和专业素养,把他们培养成既有丰富实务经验,又有先进理论思想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成为社会工作领域具有卓越引领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实务为本和服务导向是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的重要特色。2010年10月,本专业建立社会工作实训中心,专门用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实验教学。本专业已经和上海市30多家一线社会工作机构签订合同,成为本专业的实习基地。目前有市级专业学位实践基地1家(上海市第一福利院),校级专业学位实践基地(上海市儿童医院)。本专业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社工作为实务督导,并直接参与课堂教学。

国际交流频繁是本专业的另一特色。本专业每年都聘请专家进行全英文课程教授与专题培训,每年都选派一定数量的MSW学生赴海外实习。随着上海纽约大学的建立,本专业与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联系不断加强。双方拟在不久的将来建立双博士学位培养计划。

B主要课程

《社会政策》、《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社会工作伦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学校社会工作》、《家庭治疗与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福利与政策》、《医务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前沿讲座》、《项目设计与评估》等。

C毕业去向

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务员以及国内外继续攻读研究生等。

D研究方向

01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

02老年社会工作

03医务社会工作

04社会福利与政策

05社区服务与管理

E导师队伍

罗国振教授、文军教授、黄晨熹教授、以及副教授共计7人

F招生人数:2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