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家风家训记心间,移风易俗在行动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乡村治理项目组寻甸实践活动纪要(一)

作者: 发布日期: 2021-11-13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精神文化建设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文明新乡风是美丽乡村、文明乡村的基础,形成并巩固文明新乡风,是乡村建设和治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塑造优秀家风家训和健康风俗习惯,能够打造文明新乡风,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极大地丰富农民的精神思想,助力乡村振兴。


1112日下午,教育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项目组一行11人,在项目负责人、院长文军教授带领下来到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苗族村寨泽铁村,深入开展文明新乡风社会实践活动。在上半年开展家风家训工作坊的基础上,这次项目组接续开展了家风家训入户挂牌、乡村移风易俗等新乡风活动。通过前一阶段村民民主协商和家庭自主选择,村民们对家风家训有了新的了解,并对一些具有传承价值的优秀家风家训表示强烈认同。项目组根据村民家庭意愿和自主选择,并结合苗族文化,特别设计和定制了60余块能够体现每家自身特色的家风家训木牌,标语包括“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和睦相处,同舟共济,振兴乡村”等,木牌上刻有苗族风情特色图案。


项目组成员与华东师范大学寻甸驻村干部李浩老师、泽铁社区干部艾勤明、王智聪、罗泽辉等一起挨家挨户挂牌,文军教授亲手给每户村民挂上家风家训木牌。


村民们都非常喜欢自家的家风家训木牌,表示会一直饯行标语,形成良好家风,促成形成父慈子孝、幸福美满、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晚上,文军教授一行又来到小多姑彝族村,参与“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乡风文明治理活动,与寻甸县民政局、金所街道一起共同推进乡风文明治理转型。传统的彝族婚嫁习俗存在较为严重的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等问题,通过项目组的社工政策宣传、入户调研和大量深入细致的宣教工作,彝族婚嫁习俗开始发生转变,提倡从简办婚礼,杜绝天价彩礼、超长婚宴等现象。移风易俗不仅能够消除过去存在的部分陋习,更能够进一步杜绝“结婚致贫”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活动现场,寻甸县民政局毕堃副局长做了讲话,强调转变传统婚嫁习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肯定了当前小多姑村一步一个脚印开展移风易俗的示范意义。


活动现场,文军院长、毕堃副局长和金所街道办副主任方正军还一起为彝族村寨内带头进行移风易俗的先锋先进家庭颁发了“婚俗文明新风户”表彰牌和奖励。


随后,项目组成员还与彝族老乡们一起参加了篝火晚会,体验民族文化,共度欢乐时光。


通过文明新乡风建设系列活动,优秀家风家训的积极风气吹进每一户人家,移风易俗的行动在民族村寨不断推进。相信在未来,乡村文化振兴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乡村精神文化建设一直在路上!


(供稿:佘青原)